港理工提前开放26Fall申请、香港大学2024-25学年录取数据出炉!家门口留学有多香?

Jul 07,2025


香港理工大学官宣于7月2日开放研究生项目2026Fall申请,比往年提前了近三个月!这一突发操作,也正式拉开香港方向的26Fall申请序幕。

港理工官网公布的申请时间线

在最新QS排名大出风头、跃升至Top11的香港大学也在不久前公布了2024-25学年招生数据,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数据。随着抢人大战的白热化,港大招生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尤其在非本地生及内地学生中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今天,K叔就为大家详细解读港大新生人数、内地学生占比、毕业生去向等,并盘点香港高校有哪些适合艺术留学生的蓝海专业,计划申请香港方向的同学记得收藏哟。
一、入学人数增幅显著内地学生占主要地位
据香港大学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在2024年秋季,港大共迎来19,005名新生,相比2023年增长13.2%,增幅显著。从整体来看,港大的招生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


□非本地生比例:全面上升
香港大学非本地新生占比递增显著,从2023年的60.7%增长至2024年的66.3%。其中,非本地本科生新生占比的变化尤为明显。
据2024/2025统计数据,港大本科生总计4860名,其中非本地生占比33.9%;研究生新生总数达到14,145名,占全部新生总数的76.4%,从数据可以得到研究生教育在港大的主导地位。其中,修课式研究生共计12969人,非本地生占比已达76.4%;研究式研究生共计1176人,非本地生占比88.8%。
□内地学生就读人数连续四年增长
从2021-22学年至2024-25学年,香港大学中国内地本科生就读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分别为2487人、2887人、3180人、3677人,四年间人数稳步增长。
目前港大全体在籍学生中,非本地生比例已达到52.9%。其中,内地学生在港大非本地学生群体中占比86.3%,占居主要地位。


□港大毕业生去向解析
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港大的毕业生都拥有较好的选择权。尤其是大家常常关心的就业方面,港大毕业生可选择的方向十分多元。
截至2024年8月,港大校友总数达294,200人。2023-2024年度毕业生15,229人中,非本地生占比59.2%(9020人),其中内地毕业生8106人。


尽管2024-25学年尚未结束,应届毕业生的最终去向尚未公布,但根据2023-24学年公布的毕业生去向数据来看:
📍本科毕业生:72.6%直接就业,22.3%深造,5.1%选择其他方向;📍研究生群体:修课式研究生就业占比90.4%,研究式研究生达78.9%,就业优势显著。


从数据到实力,从政策到机遇,香港大学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内地学子。
二、留学&就业政策青睐艺术生赴港留学有多香?


从港大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留学生将中国香港作为升学首选目的地。
其背后不外乎一系列现实因素:报考人数激增、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院校报录比悬殊等。随着高考和考研报名人数年年突破新高,尤其在艺术设计类领域,竞争愈发激烈,国内升本或升研的难度可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已高达1342万,而艺术类名校的录取形势尤为严峻,像央美报录比高达20:1,录取率仅为4.93%。

图源于中央美术学院官网


纵观2015至2023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从165万跃升至474万,其中艺术类考生的录取比例依旧处于较低区间。像清华美院、西安美院、湖北美院等知名院校研究生招生名额基本仅个位数,角逐极为激烈。
其实,内地学生选择去中国香港留学,主要得益于港校以下几点优势:
(1)QS排名高,录取成功率更高?
📍香港大学在2026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TOP11,2025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TOP35;
📍香港中文大学在2026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TOP32,2025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TOP44;
📍其他港校如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也均在国际排名中表现亮眼:

QS世界大学中国香港院校排名
2025泰晤士世界大学中国香港院校排名

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意冲刺清华、北大但心里还是没底的同学,转向香港大学或香港中文大学就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在院校实力基本对等的情况下,港校申请制的录取方式无疑更为稳妥。
(2)多种专业方向,体验国际教育氛围
香港聚集了多所跻身全球前百的顶尖高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少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既提升语言能力,又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轨国际。同时,多所香港高校与英美名校合作开设联合培养项目,例如香港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设立的“创新设计与技术工程”双学位本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尤其对于艺术留学生而言,港校开设的艺术与设计类专业非常多元,除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视觉传达、服装与纺织品设计、纯艺等传统艺术门类外,还开设了众多新兴交叉学科,例如IDT、智能系统设计、集成系统与设计、交互设计等,满足同学们对前沿科技与设计结合的探索需求。
(3)港校扩招趋势明显,就业政策超友好
为响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香港特区政府着手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大幅提升非本地学生的招生比例,要求在2024-25学年上调至40%。在这一政策推动下,香港多所高校正稳步扩大对内地学生的录取规模,换句话说,也是内地学生赴港留学的“红利期”。


并且,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字,从2019年起,香港人口连续3年下跌,本地居民净移出已经达到18.5万。另据香港总商会在2023年4月的问卷调查显示,74%受访企业反映人才短缺,当中逾八成表示情况已持续一年以上,且流失的劳动人口中一半为中高端人才。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预计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香港将面临18万人的人才缺口。
面对人才流失的严峻形势,中国香港政府已将“抢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KPI”。从高才、优才、专才等人才计划到加强教育投入,香港正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扩大“高才通计划”合资格大学名单,新增4所海外艺术设计院校,吸引更多艺术类人才赴港就业;

·允许香港本地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循「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申请IANG签证来港就业,有关安排为期两年;

·延长“高才通计划”A类申请首个签证年期,由原来的24个月延长至三年;·优化“优才计划”的“综合计分制”评审准则及安排;·通过奖学金等吸引境外学生来港深造,打造「留学香港」品牌等。
 

综合以上三点,“高效、省钱、离家近”的赴港艺术留学也再度成为一个极具性价比的选项。
三、“艺术+科技”的蓝海这些港校新专业别错过
近年来,香港院校注重“艺术+科技”的发展,开设了不少具有蓝海市场的新专业和院系。
首先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香港大学新开设的全球仅招20人的全球创意产业专业(Global Creative Industries)。
该专业横跨“商业x人文x艺术”学科,旨在培养能够在全球创意经济环境中发挥价值的关键人才。专业下设四大研究方向:电影与媒体,游戏与数字人文,视觉艺术、遗产与博物馆研究,音乐与表演艺术。


想在建筑方向深造的同学,还可以关注港大新开设的数字城市管理(Master of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专业。该专业的亮点是结合了港大的强势学科建筑&人工智能,这就为学习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计算机,还有具备可持续、社科背景的同学们带来了更丰富的录取机会。


此外,港大还在25Fall新增了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School of Computing and Data Science),重点培养学生在当前科技时代的实用技能,还计划推出「AI+X」的双学位课程。


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人工智能领域,那就不提香港科技大学了——要知道,港科大在QS“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专业排名成绩是全球第10,全港第1的高位,在AI领域的学术实力绝对拉满!

就说港科大在2025秋季新增的专业——人工智能理学硕士项目(MSc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Python、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伦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网络安全等课程,技能培养基本都打在目前国内大厂的招聘要求上。
此外,伴随智慧医疗的普及趋势,港科AI硕士项目的课程中也会涉及到医学图像分析和医疗保健中的人工智能等内容。


也正如港科自己提到的一样,这个项目的开设并不单单要为传统的CS和工程领域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开辟广泛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为毕业生提供在全球动态人工智能领域蓬勃发展的灵活性。
同学们还可以关注香港城市大学新增的计算学院(College of Computing),新增的计算学院将原有的三大王牌理工方向的学系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学院,旨在促进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和统计学的合作研究,开发先进的分析工具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因此,新学院的专业均是当下热门专业,也是未来就业的风口。
同学们也要注意,港校扩招政策带来大量机遇的同时,并不等于降低申请难度。想要脱颖而出,还需要从作品集、背景实力等方面综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TAG:

PREVIOUS: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立即咨询

如果您对我们的感兴趣,请留下您的电子邮件,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谢谢!

提交留言